本部分是笔记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海龟交易法则来进行。分为如下几篇:
- 《海龟交易法则》到底讲了什么?| 第二部分【1】
- TBQ3中TurtleTrader源码 | 第二部分【2】
- TBQ3中TurtleTrader回测绩效 | 第二部分【3】
- 魔改海龟和绩效 | 第二部分【4】
- 回顾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 第二部分【5】
前一篇中是《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中理论性内容的读书笔记和分享。本篇我们重新回到地面,结合书中附录章节的详细描述,对交易开拓者(基于TBQ3软件)中的公开策略TurtleTrader进行代码理解和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中所涉及代码为交易开拓者软件中的公开源码,官方网站公开途径即可免费下载软件获取该源码。该源码是已经为广为人知的公开免费策略源码,不具备商业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所有讨论目的仅限于代码编程和数据处理相关学习。可能涉及的投资理念为引用《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中内容。所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更不具备实盘价值。
海龟交易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量化入门系统,它简洁、直白;却有具备了完整的资金管理和风控思想。其中的核心内涵和关键想法,并不是光看代码能够了解到的。所以强烈建议结合海龟一书去看这段TBQ3中免费的代码。如果只看代码,经验较少的量化者很可能什么也学习不到。
本系列第一部分中已经介绍过TBQ3中的程序框架,本处不在赘述。下面直接开始对程序进行走读和解析,主要关注其中与书中的逻辑相结合,并特别介绍到一些TBQ3实现中与书中逻辑相区别的地方。
策略参数Params
我们首先从策略参数读起。TurtleTrader中一共包含了七个参数,下面详细对应解释这些参数的意义:
- nEntries:
书中附录"退出"小节介绍到,“任何一个方向上的总头寸单位都不得超过12个”,对应每次开仓开仓使用4个头寸单位,所以同一品种连续入场最大次数为3次。代码这里nEntries,默认值3可能来源于此。虽然后续nEntries的使用并没有遵循海龟书中实际的使用。因为书中的这种头寸规模可能对于不少人都有很大资金压力,所以我们文中对此差异不进行深究。
- RiskRatio:
书中在正文“头寸单位规模限制法则”小节介绍:“我们把头寸分成一个个小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头寸单位。每一个头寸单位的合约数量是根据这样的标准确定的:要让1ATR的价格变动正好等于我们的账户规模的1%。”。对此,代码指定了RiskRatio为1,代表1%。下文会对应公式化对比书中的介绍和代码中的实现。
- ATRLength:ATR周期数。
- boLength和fsLength:
书中使用了两个周期,分别根据附录 "入市策略" 小节介绍:
- 系统1:以20日突破为基础的短期系统 - 代码中使用bo(BreakOut)前缀
- 系统2:以55日突破为基础的长期系统 - 代码中使用fs(FailSafe)前缀
- teLength:
在书附录中“退出”小节介绍: “系统1采用10日突破退出法则:对多头头寸来说,在价格跌破过去10日最低点时退出;对空头头寸来说,在价格超过10日最高点时退出。系统2则采用20日突破退出法则…”,此处TBQ中公开代码仅使用了一个退出的周期,并没有按照书中区分系统一和系统二。这可能TBQ技术团队对海龟回撤过大的风险进行的优化。
- LastProfitableTradeFilter:
书中在附录的“入市策略”小节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前一次突破成功与否进行入市的策略,笔者认为这是海龟策略的一个核心要素。对于此点本文后面还会详细讨论。代码中此处的变量是一个开关,标记是否使用该入市条件。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海龟策略的核心要素,建议仔细阅读书中该部分内容原文。
变量Vars
下面根据功能分块介绍各个变量的作用。头寸单位和规模这部分是海龟策略的一个核心所在,其中蕴含了风控和资金管理的逻辑在内。但是遗憾的是多数人并不具备实际应用这样的持仓规模的条件。这块TBQ3的代码也是实现的比较简略。但是好处是比较简单易懂,很方便作为一个Demo程序来参考。因为TB中没有直接定义一跳价格,所以需要使用MinMove*PriceScale来进行计算,这是交易品种的属性,此处使用变量MinPoint存储该值。(个人平时更习惯用天勤的PriceTick的称呼,本文中还是沿用TB的叫法,如果不小心叫混了勿怪)代码中RiskRatio、MinPoint和TotalEquity,结合ATR共同辅助可以计算得到海龟中的头寸单位:TurtleUnits。头寸单位具体计算代码如下:
当TurtleUnits小于1时,意味着资金已经不足以开仓一手,后续的开仓逻辑也多用此变量做了检查。上面的代码计算了海龟书中的头寸单位,对应关系的解释可以参考下图:
唐奇安通道
接下来代码中计算了两个系统的唐奇安通道,以及跟踪止损的数值,使用了求极值的TBQ3的两个系统封装用户方法:LowestFC和HighestFC,这和一般的公式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
辅助变量
剩下的几个变量计算用于交易辅助和协助标记在“系统1入市法则”和“系统2入市法则”两个部分中规定的一些根据前一次出场盈亏情况决定是否入场的规则。其中局部变量myEntryPrice和myExitPrice主要用于计算开平仓的价格;局部变量SendOrderThisBar用于控制在已经加仓后不再触发止损;preEntryPrice是一个序列型变量,记录了前一次开仓价格;PreBreakoutFailure是一个用于和LastProfitableTradeFilter协助执行的入场策略(下文详谈)。
额外的
额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策略的源码实现位于OnBar中,这也意味着在一根Bar没有完结时根据每个tick进行了更新。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序列变量的引用使用了T-1的数据例如:
DonchianHi = HighestFC(High[1],boLength);
这些操作避免了引用未来函数和偷价。Alternatively,笔者更倾向于使用OnBarClose事件处理函数,这样可以省去这些考虑,同时也避免了信号闪烁。
原版海龟入市法则的理解
特殊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对于原版海龟入市法则的理解和TBQ3的技术团队实现存在细微差异。此处比较重要,特别说明一下。从代码实现看,TBQ3的变量PreBreakoutFailure仅在止损后,也就是亏损超过了2倍ATR之后进行设置。而在书中入市策略小节,除了唐奇安通道突破入市信号以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后续的两个系统的入市法则。书中这部分描述并不复杂,建议参考书中原文逐字理解一下。为了方便本文阅读,重复一下:
关于书中定义的两种突破类型:
- 赢利性突破:无论是否实际发生交易,当突破之后市场实际走势可以根据系统的定义产生盈利。
- 亏损性突破:无论是否实际发生交易,突破之后在触发10日退出法则之前和突破方向发生了2N的不利变动。
除了无视是否发生交易,上一次突破的方向性也不作考虑。笔者认为这两个海龟入市法则是海龟的核心要素,有些海龟的实现反而都忽视了这个要素,反而将精力放在了唐奇安通道的突破上面。这两条法则其内涵在于对于短期通道的突破,分别采信了假突破并放弃了连续的成功突破。其内涵在于:“(无论方向如何)假突破之后的突破更可能为真,真突破后更可能遇到阻力”,核心目的在于在短周期内捕捉趋势起点,并放弃连续的真实突破。笔者甚至怀疑这是当年作者柯提斯等海龟们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系统中包含了对真假突破的判断,而非简单的传统趋势跟踪。
假突破的研究必然非常复杂的。因为:“兵者诡道也”,故意做出假象时往往最难识别。而市场作假时则更难识别。本文此处不对假突破做过多讨论。仅考虑海龟书中这里的条件。这里实际是根据三组已知条件推导出一个未知:
从这三组已知的8种可能组合是否能判断出本次突破的真假性?是否要进一步考虑突破的力度?这是需要量化回测的,不是对海龟法则进行回测,而是对于这个突破的组合关系进行独立回测,从而推导出一个概率性的结果。个人回测结果出于考虑到遵守平台纪律的原因就不分享了,大家可以自行去回测看看结果,并且这背后还需要一定的特征工程,包括斜率、回归、量能等特征因子的选择问题。对于海龟游戏当时的市场情况,我相信丹尼斯是有过量化的,所以这个规则才会出现在这本书中。
除此之外,这里的条件是根据系统定义的规则产生盈利或亏损,这也就意味着包含了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思想在里面。当然,这里也可能包含了一些赌徒谬论在里面。
回到文章内,我们还是以书中和TBQ3公开代码中的基本逻辑讨论为主。本处原版公开代码和后续魔改代码笔者都不会对此处代码逻辑进行额外调整,感兴趣读者可以自行量化并实现相关逻辑。
接下来开始大概看一些交易逻辑代码。
入场代码:
TBQ3中的海龟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入场代码区别在于使用了LastProfitableTradeFilter与PreBreakoutFailure两个变量作为检查条件。前面已经关于PreBreakoutFailure讨论了很多。这里不在额外赘述。其中多空开仓代码基本对称,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开仓逻辑区别也仅在于唐奇安通道的选择是bo还是fs。这里仅以系统一的开多单展示一下具体代码:
myEntryPrice = min(high,DonchianHi + MinPoint);
myEntryPrice = IIF(myEntryPrice < Open, Open,myEntryPrice); // 大跳空的时候用开盘价代替
preEntryPrice = myEntryPrice;
Buy(TurtleUnits,myEntryPrice);
SendOrderThisBar = True;
PreBreakoutFailure = False;
其中myEntryPrice顾名思义为开仓价格,如注释所说是为了尽量接近真实情况的计算,避免偷价和保证成交。开仓API执行后进一步置否了PreBreakoutFailure。
增仓
增仓时的逻辑基本符合书中关于"逐步建仓"小节的描述:“海龟们首先在突破点建立1个单位的头寸,然后按1/2N的价格间隔一步一步扩大头寸”。特别的,如果价格增长非常多,这里会通过While循环一直增仓直到加满到nEntries。
代码这里对于海龟书中的“头寸规模”进行了一定简化,但笔者不打算过分纠结于此。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和多数品种来讲,这种加仓方式都过于具备资金挑战性了,毕竟咱们没有丹尼斯给的200万美金啊啊啊啊! 所以对于海龟的持仓实现文中不再做深究,并且在魔改中会进行大幅减少。虽然海龟持仓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出于现实,我们只能大幅魔改。
对于原版代码,只需要知道这块大概目的和对照书中哪一部分即可。(不差钱的可以自行雇人研究)
退出
如前面提到过的,TBQ3中这里没有采用书中的分开系统一和系统二的退出机制, 按照书中说法:
- 系统1采用10日突破退出法则
- 系统2则采用20日突破退出法则
TBQ3这里使用了统一的退出周期, 默认都是10个Bar的低点突破来退出。
If(Low < ExitLowestPrice)
{
myExitPrice = max(Low,ExitLowestPrice - MinPoint);
myExitPrice = IIF(myExitPrice > Open, Open,myExitPrice); // 大跳空的时候用开盘价代替
Sell(0,myExitPrice); // 数量用0的情况下将全部平仓
}
止损
TBQ3的实现中使用了书中“止损”章节中说明的标准2倍ATR止损标准,没有采用更复杂的双重止损机制:
If(Low <= preEntryPrice - 2 * N && SendOrderThisBar == false) // 加仓Bar不止损
{
myExitPrice = preEntryPrice - 2 * N;
myExitPrice = IIF(myExitPrice > Open, Open,myExitPrice); // 大跳空的时候用开盘价代替
Sell(0,myExitPrice); // 数量用0的情况下将全部平仓
PreBreakoutFailure = True;
}
特别需要注意, 止损这里的代码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考虑到头寸单元的1%计算公式存在,这里实际的止损代码实际包含了比看起来更复杂的海龟资金管理的思想隐含在里面。
海龟这种资金管理的思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要点。虽然其中的头寸规模对于不少人都不具备实用性,但是其中的思想确实非常值得学习的。忽略这点去舍本逐末的仅仅参考和讨论2倍ATR止损这个概念是不全面的。
下一篇
本篇专注于结合《海龟交易法则》一书对交易开拓者TBQ3中的公开策略TurtleTrader代码实现进行了走读和详解。 代码的走读仅仅是为了理解这个实现做了什么,并不具备啥研究价值。不过通过本文,这个实现的绩效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下一篇中将对TBQ3默认的这个TurtleTrader,进行历史回测绩效的计算和分析,除了评测这个公开策略,也是为了方便后续篇章进行魔改后进行绩效对比。